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5 17:10

二套《陈氏族谱》保存的秘密



                     陈先炳蒲安庆


    道光二十九年已酉年(公元1849年)陈氏家族七世祖光祖(念庵)编纂完成《陈氏族谱》(大家称为老族谱)。记述了我陈氏家族自明末入川,后来落籍临溪漕的史事,以及陈氏宗支世系,该族谱曾几经周折历时数载,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才撰修完成,是吾族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旧时原版《陈氏族谱》编印完成,家家有之。但因历史变迁,历经了满清、民国、共和国,历时160余年。1949年解放,新中国成立之后,历经各项政治运动,尤其是1966年开始的史无前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为躲避政治风险,人们不敢保留这些“四旧”的东西,因此《陈氏族谱》几乎散失殆尽,吾族面临世系记载断代之险。
1995年陈氏家族恢复清明会,就在这届陈氏清明大会上,陈肇全家拿出陈氏家族“族谱”的手抄本来。该书抄写字迹公整、清晰,族人见之甚喜,这是一本令今人惊异之书,是一本难得的珍贵资料,争相翻阅,爱不释手。翻看之余又心存遗憾。手抄本不全,仅手抄了族谱的一部份资料,没有世系宗支,陈氏的渊源,来龙去脉仍然理不清楚。
当时参加清明会七兄弟之一的心勋,亦在场观看,他胸有成竹地说道:“这个不是真东西。”说话当时本文作者陈先炳在场,觉得此人说话口气这么大,可能有什么来头,引起特别注意。他凭什么说手抄本不真?难道他见过真的?会后先炳请清明会领导肇钰、肇勋、先忠等人,找心勋兄弟交谈,开始他顾虑颇多,但几经动员,他才道出真情。原来他家保存有一套原版印刷版的老族谱《陈氏族谱》。该谱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历经朝代变更日久天长,仍保存完好。经清明会长肇钰等人动员说服,心勋几兄弟将他家世代珍藏的族谱奉献给了陈氏清明会,为陈氏家族查清宗支起到重大作用。
过去各家的族谱,大都是放在神龛的抽屉里珍藏,以备随时可以查阅。随着时代变迁,解放后,历经各种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运动,横扫封(封建主义)、资(资本主义)、修(修正主义),族谱亦属于横扫之列,再说那个时代是“唯成份论”,对家庭、对个人要“查三代”,族谱上清楚地记载了陈氏全族人,及上几代人的官职。这关系到陈氏宗亲的若干个家庭及个人的政治生命和前途,一旦查出非同小可,故所以族谱是不能轻易拿出来的。为本家及族人家的安危,必须异常小心,深深藏匿,保证绝对安全。
该老族谱为陈氏家族八世祖家彩之后裔,心勋弟兄的曾祖肇伦、祖父先德、父泽金等人传下。解放后,为了避免政治运动的牵连,保存祖宗根脉,家人将族谱先用布精心包好,再用油布包裹防潮,挖开家里的泥土墙藏于其中,用泥土封好。这样藏匿一般是不容易被发现的,除非拆房子才会危及,几兄弟决心珍藏保护,任何情况都不得泄露机密,因此几十年来,这套珍贵的族谱得以保存下来。
而今,太平盛世,国泰民安,陈氏恢复了清明会,族人迫切希望寻根求源,查到自己是从陈氏的哪个宗支传下来的,自己的祖上究竟是谁,都想弄个明白。在清明会多次动员下,为了全族人之大计,陈心勋等四兄弟这时才放心地取出珍藏,兄弟几人,“舍生取义”,勇敢担当。于1995年向族人献出了这套珍藏多年的历史资料。
由于现代印刷技术先进,老族谱一经出现,于是纷纷复印,一时间老族谱在族人中广为流传。陈氏清明会为表彰陈氏七兄弟冒着巨大风险,保存陈氏文化精髓的大无畏精神,在陈氏恢复清明会的1996年第二届大会上,特别表扬和奖励了心勋、心全、心福、心贵弟兄,他们的义举,2014年二十届陈氏清明会,除了心勋、心全、心福、心贵外,心尧、心俊、心华也到场,共为七兄弟接受奖励。
陈氏清明会决定续编族谱,为筹备续写陈氏新族谱,决定由先炳担任续谱主编。先炳关心陈氏族谱之事,早就着手于有关资料查找收集。先炳在四川省图书馆,古籍资料馆查资料时,偶然发现目录上有《陈氏族谱》,兴奋不已。借出细看喜出望外,令人大吃一惊,该族谱竟然是我陈氏临溪漕、县漕族谱,与陈氏四兄弟珍藏族谱同出一处,该族谱比我们手里的族谱还要全,遗憾的是该书有多处已被虫蛀,看来该族谱在馆内珍藏已有多年了。然而该族谱是怎样被省图书馆收藏的这个问题,就连馆内学者专家彭主任等都说不清了。
先炳在省图书馆借阅《陈氏族谱》,该书共有五册,仔细阅读发现:第三册第九、十页的页眉处,用毛笔新添写有人名,在陈氏家族派行“家国肇先泽”中,“国”字辈:国铭、国崇;“肇”字辈:肇栋、肇书、肇林、肇可、肇富、肇钱、肇镜;“先”字辈:先梁、先辉、先荣、先涛。以及妻、媳、女的出生年月日,字迹工整,书写认真细致。据笔者先炳分析:能在该书页眉上添写字人名者,肯定是该页世系中的同是一家或同出一族。为何要添写呢?因编写老族谱的时间是道光已酉年,公元1849年,当时这些人还没有出生,不可能录入当时的世系表内。
在新编续谱查明:添写的这些人的名字,都是蒲江复兴陈坝,高河坎陈家爽之后代,现在还有人记得,其中如陈先涛(生于壬子年,公元1912年)是陈泽华之父;陈先辉(生于辛亥年公元1911年)是陈泽涵之父。至于添写时间,应从道光已酉(公元1849年)以后算起,共传“国、肇、先”三代约75年。因此,添写字的时间大约在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左右。
另外在该书页夹层中还发现有纸一页,是一篇用毛笔小楷写的祭文,笔迹与上述书写同为一人。其中一篇祭文是悼念兄长的,意思是:父母早逝,兄嫂如父母无微不至关照将其培育成人,为报兄恩,兄遗下的嫂和侄子等一并照看,望兄安息于“牯牛嘴”坟山;另一篇祭文是侄子祭叔父的,大意是:其父去世后,全由叔父教养成人,甚为感恩,叔父去世后安葬于“牯牛嘴”,周围是佃户所种的自己家的良田作陪,落款名陈萼楼。
经作者考证,陈萼楼之名不是族名,而是绰号,族中老人听说过陈萼楼之名,但在世系表中未能查实。从新添字迹和所叙之事可以明显看出,该族谱原为高河坎陈家所有。肯定地说上述《陈氏族谱》是吾陈氏家族高河坎世系中家爽、国崇之后代家中所珍藏。这些新添小字表明,添字者陈萼楼是个有心的文化人,文字用毛笔小楷,字迹书写工整。
从上述事实看,该族谱解放前还在高河坎陈家人手中,可是为何出现在四川省图书馆?这就无源可查了,只能靠笔者分析推理了。族人都知道族谱很珍贵,解放前陈氏有族谱存放在家的不少(笔者先炳亲眼见过自己家中珍藏的老族谱)。1949年末四川解放,这是一场大的政治变革。解放后农村又经历了减租、减押、清匪、反霸四大运动,以及天翻地覆的土地改革运动,之后又是轰轰烈烈的合作化、公社化运动,以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族谱中记载有家族和家庭的关系情况,族人都怕受到诛连,殃及后代,不敢再保留而偷偷销毁。该族谱幸免于难,能保存留下来,说明持有者很有头脑,很有心计。
当时有没有可能被当成废旧书籍、废纸按废品卖掉,而被图书馆收集?似乎可能性不大,原因在于族谱共五卷,五卷皆齐全、保存完好;再说,四川省图书馆到偏远山区来收集废旧书籍可能性极小。那个时候个体收旧书报、收废品者几乎没有,即使收到了这些族谱书,一般也不懂得是何物,随便处置亦不会保留。那时候的省图书馆规模很小,亦无能力四处采集各类书籍,特别是像族谱一类的书籍,图书馆主动收集亦无可能。
因此,极有可能是陈国崇的后代中的有识之士,知道族谱的重要和珍贵,解放了,自己和族人都无法保存,知道图书馆尊重历史,不计较政治,因此将该族谱送至省图书馆保存最为妥当,故此《陈氏族谱》得以安身至今,而且将会久远被保护下去。珍贵的是该族谱最为完整,比我族四兄弟献出的族谱还要全,多出了“捐资部份”。
存世的两套《陈氏族谱》,一套由族人三代人“深挖洞”幸存下来;一套由族人瞒天过海送进“保护区”,借屋安身。可见,陈氏族人无论贫富,也无论知识高低,他们皆视族谱为生命,用尽智慧来留住自己的根,其用心本源于孝,殊途同归也。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5 17:14

若有寻根问祖的宗亲或者文化交流的读者,请与以下方式联系:

临溪漕陈氏:
在本网络文章篇后留言:
搜索网址
电话或短信方式:
常务副会长(卧龙宗祠管理人)陈先登联系电话:18008008124
秘书长(文化交流事项)(陈泽恩)联系电话:13568958165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5 17:25

         

临溪漕陈氏派行:

家国肇先泽,心存作德长。
祥开思继瑞,世尚庆荣昌。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5 17:26

若有寻根问祖的宗亲或者文化交流的读者,请与以下方式联系:

临溪漕陈氏:
在本网络文章篇后留言:
搜索网址
电话或短信方式:
常务副会长(卧龙宗祠管理人)陈先登联系电话:18008008124
秘书长(文化交流事项)陈泽恩联系电话:13568958165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5 17:39

若有寻根问祖的宗亲或者文化交流的读者,请在本网络文章篇后留言。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6 22:52

陈高氏节孝坊:过往的荣恩与辉煌

陈泽恩


著名的园艺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英国人Ernest Henry Wilson(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1876.2.15-1930.10.15),在1899年至1911年曾四次到中国,用了三次进入横断山域考察。威尔逊被西方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对植物的研究和推广作出巨大贡献,为西方国家引种大量的园林花卉植物。1930年,威尔逊与妻子遇车祸不幸去世。他是西方中上阶层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一位最成功的植物涉猎者”。他的中国西部之行,留下一条在植物学历史上意义非凡的“威尔逊”之路。
1908年夏,威尔逊第三次深入四川西部,此行目的是为美国哈佛大学采集珍稀植物种子。8月,威尔逊一行从泸定、汉源、荥经、名山、邛崃、蒲江、新津、双流回成都。是月10日正午,抵达蒲江卧龙场时,威尔逊被场口的一座精美的牌坊征服,不由自主停下匆匆的歩伐,他迅速支好三脚架,用那台笨重的玻璃片相机,将牌坊定格于永恒的时空,这张照片和威尔逊其它照片举办了多次展出,但对于它拍摄地点一直众说纷纭。有说是双流县的、有说是龙泉驿的。
机缘巧合不如说祖宗有灵,凡事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平时我也爱在网上搜看古建筑方面的老照片,这张照片也曾几次跳入眼帘,但均匆匆一瞥而过。2013年1月,一天晚上,我在家中电脑前做文庙街策划方案时,查阅四川西老照片,这张石牌坊的照片又跳入屏幕,但这次我的视线却久久地停留在了上面,一种强烈的直觉,直觉告诉我这张照片一定和卧龙有关,和陈家有关,我自幼在卧龙场生活过,过去卧龙街景风貌在我脑海里留下了的痕迹,也听说过陈家在卧龙有一座花牌坊,我甚至仿佛看见了牌坊匾额上有“陈”字痕迹,但放大一看,照片相素过小,牌坊上字迹根本无法辩认,我想了很久,想到一个办法,将照片发到法国读书的女儿QQ,叫女儿想办法,还是年青人能干,女儿循着图片路径进入哈佛大学电子图书馆,找到这张图,然后用电子图书馆的网上放大镜,将牌坊匾额等文字提取出来,“旌表已故处士陈国琼之妻高氏坊”赫然在目,取出道光已酉年《陈氏族谱》一查,陈国琼、高氏清楚在册,激动之余,将照片彩照发送给卧龙陈肇楷、陈肇均等几个老辈子认证,反馈信息确认无误。
很快我这一发现告知了陈瑞生先生,他十分惊喜,并告之白郎先生很久前就传了这张照片给他,但终因拍摄地点不能确定,故在报刊上一直没有发表。这下证据凿凿。陈瑞生先生又用了半个多月时间,用碎片提取拼接方式,将近千余碎片拼贴,还原成高清大图,珍贵影像牌坊上所有对联、题字、飞檐,吻兽、戏曲人物、雕花等每一处细节更加清晰展示在现代人面前。接下来,陈瑞生先生又找到当地知情人实地调查了解,并专门采访了牌坊主人几个直系后人陈克枢、陈祖昂、陈颖兄妹等知情人,查阅邛州、蒲江志和相关史料。撰写出上万字的《邛州大道与威尔逊之路——百年前进入西方视野的邛崃风物》文章。文中披露,陈高氏节孝牌坊照片首次公之于众是在1911年11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们将此照片刊载于当月杂志。文章结尾,陈瑞生先生动情写到:“威尔逊留步定格的一瞬,晚清的碎影有如时光交流难回,席永君、白郎、陈炜的高谊,方林峰的帮助,陈楚的细心以及陈氏族人的倾力配合,使我的寻访之路柳暗花明,扫描邛州大道多层、多义的从前,建筑艺术成为回望的准心和历史依据。百年影像迎对故土,我有幸目睹邛崃迄今最早最为清晰的山河大地。”
威尔逊这张“陈高氏节孝坊”照片是迄今为止邛蒲两县发现的最早的风物建筑照片,也是邛蒲两县风物展现世界的第一张照片,对两县乃至历史文化、四川建筑艺术、地理交通、文风物等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临溪漕陈氏家族,更是一种标志性物证与精神内涵的象征,照片牌坊上大量信息,佐以《陈氏族谱》、《陈氏功名薄》和《蒲江县志》,以及陈氏老人口碑描述,昔日陈氏家族的荣恩与辉煌便跃然纸上。为了较为准确还原这座建筑的尺寸,我吩咐公司设计员高微用古青砖尺寸套算出了整个建筑的比例:节孝坊建筑总高基础至宝顶顶点约12.5米,其中宝顶1.5米,建筑主体11米;建筑总宽度(左右柱子外侧)约8米;中央拱门宽约2.7米,高约3.6米;左右两侧拱门各宽约1.3米,高约2.2米。建筑为青砖瓦结构,四柱三拱门 ,三重檐加宝顶。装饰用了砖雕、石雕。檐口上均挂有铜风铃。
这座牌坊仅有的少量文字包含了大量信息,最上匾额题“圣旨”二字;下题“节孝”; 右拱门上方题“白壁”,左拱门上方题“青松”。中央门楣上方匾额题“旌表已故处士陈国琼之妻高氏坊”,系由四川直隶邛州蒲江县儒学正堂教谕周伐文和训导蒲柏青联名题写;其中周伐文的“伐”字,蒲柏青的“青”字是请胡立嘉老师辨别确认。最为关键之处在于后面子孙名字,前面几个有很好的光线照射,十分醒目:“(孙)用中、用讳;曾孙泽周、泽霖”,其余字就由于阴影遮蔽,完全看不见了。一切仿佛天意的安排,因为这几个名字,就把节孝坊主人上至始祖,下至今人一脉理通了,接上了,其生平事迹自然从有关资料中查获。清光绪《蒲江县志》记载:“卧龙场,县西北四十里,南路通衢,半隶邛州。“民国五年(1916),杨子元《蒲江乡土地理读本》记载:“卧龙场接壤临邛。上场隶邛崃,下场隶蒲江。蜀藏往还必经之区。驿路飞花,冠盖横纵,吾蒲北境繁华地也。” 清光绪《蒲江县志·卷三·节孝》记载:“高氏邑处士陈国琼妻,琼亡氏年二十,事翁姑尽礼守节三十二年,教子盛廷游泮随食廪饩。”杨子元《蒲江乡土地理读本》云,卧龙场“环场隶蒲者,二百九十二户,学校一、祠庙三、节孝坊一,为处士陈国琼之妻高氏立。”
再看牌坊上的对联,中央拱门两边主联由其由清翰林大学士,有“天子门生”之称的伍肇龄(字崧生)(注)题撰,上联“当两宫尧舜之时大节觥觥式邀天宠”,下联“近三南江汉之地崇坊矗矗聿着母仪”,落款“翰林院编修壬子科顺天乡试同考官通家姻侍生伍肇龄顿首拜书”; 左右两侧拱门对联是“水汲蒲泉心比洁,竹围筇竹节同坚”, 落款为“赏戴五品蓝翎现任福建松溪县巡政厅从堂侄煜华顿首拜书。其“厅”字模糊不清,还是由胡立嘉老师反复辨认,最终认出并确认无误。在《陈氏功名薄》中也查实了煜华“巡检”职务。据我父亲陈先喆说,山扁上七个龙门子都是亲房,有人在福建做官,每逢大喜之事,福建就会送贺礼回来,牌坊砖雕是从福建那边运回来的传说也就有由来。,节孝坊整个建筑体的宏伟壮丽、装饰及工艺的精美绝伦,对联意境高远及主联撰书人显赫的名声,都足以令路人注目 。每当风起,铃声就响起在这条茶马古道上,悠扬悦耳。
这座牌坊的直系后人中有一位为大家所熟知,他就是今年四月份的才逝世的著名艺术家西丁先生,原名陈懋林,心字辈,临时漕十三代孙。陈懋林世系传承为始祖奇凤—芳毓—有—文元—瑛—允通—万象—家训—国琼—肇田(盛廷)—先祯(字用中,号少甫)、用韦(先字辈)—耀先(泽字辈)—懋林(笔名西丁,心字辈)。牌坊主人陈高氏乃是陈懋林高祖母。陈懋林的伯爷陈用中(少甫)是拔贡,曾经任国民政府四川省参议员,,是我族 “和鸣小学”的发起和主办人,热心于修桥修路、开仓济民等地方公益。
陈用中(少甫)之孙陈克枢生前回忆,该牌坊建于清光绪年间,约在公元1890前后由高祖陈肇田(盛廷)为母所建,1963年被一位陈家女婿的乡干部下令拆毁,想用其砖石修建卧龙大礼堂,但折下来后,成了一堆废料。尺寸也不符,最终被丢弃,不知所踪。牌坊存世73年。
也许从来没有人会想到,百年前卧龙的这座节孝牌坊、因一位英国人拍摄一张照片传播世界,影像得以存留;而一个奉圣旨而建的精美建筑,被一个乡干部开口一声令下就灰飞烟灭;沧海桑田也不过如此尔。


2023年2月12日补记:昨天下午六点过钟,收到摄影家何述平先生送来《百年变迁·两位东西方植物学家的影像重逢》再版书,全书420页。老照片为著名的园艺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英国人Ernest Henry Wilson(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1876.2.15-1930.10.15)拍摄。印开蒲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印先生是策划与新照片的主要摄影人。(何述平亦是本书新照片的特约摄影人)书中新增收录了陈瑞生和我及女儿共同发现确认的威尔逊在邛州拍摄的三幅图片。书中用43华丽的牌坊(卧龙场)44稻田与松林(东岳镇)、45荷塘农舍(高埂子)三个篇章作了老新照片的对比和文字介绍,新照片由何述平和陈瑞生摄影,介绍文字均采用陈瑞生的调查,在书中占了280页、281页、282页三页。本次再版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装祯大气精美。
                        

注:伍肇龄,字嵩生,四川邛州人,工书法,善古文。生于清代道光9年(1829年),故于民国4年(1915),享年86岁。幼有神童之誉,12岁中秀才,14岁中举,18岁丁未科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因涉嫌参与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等八大臣反对慈禧专制朝政,被罢黜为民,回成都任锦江书院主讲和尊经书院山长。后复职并晋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绪帝称他“天子门生”。李鸿章送他生日对联“天下翰林皆后辈,蜀中佳仕半门生”。他在京都时写有讥讽那拉氏为“梧桐叶落西风送,...........平沙燕落,古寺敲钟,怕凄凉,凄凉更比相思重........他著有《石室诗抄》、《石堂藏书》及经、史等书籍,曾与董贻清等合纂《直隶绵竹志》。在光绪年间他领衔修复成都名胜望江楼,对其中的吟诗楼、井前楼等处均有题咏。1911年,伍肇龄参加保路同志会,走在去制台衙门请愿队伍的最前列。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7 12:54

蒲江陈氏溯源

             陈学林陈心汝陈泽恩


   蒲江陈氏,乃黄帝后裔,华夏显族。陈姓之源可远溯到胡公满。胡公满为虞舜后代,是西周陈国(今河南淮阳)的第一个国君,故而“氏以国为姓”。陈氏之远祖乃东汉颍川(今河南许昌)学者陈寔。西晋永嘉南渡,颍川陈氏宦居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南朝时,吴兴陈霸先称帝,国号“陈”。蒲江陈氏,县漕为陈文帝第五子新安王陈伯固之后,临溪漕为陈宣帝第六子宜都王陈叔明之后。据《绩溪县志》载“伯固封新安王,居家新安。陈亡,伯固子陈鉴避难居上溪山。唐末,其裔迁蜀马。陈姓今分布蜀马、蜀水、高山、沙坝等十余村。”新安郡,即徽州全部与严州大部,位于今新安江上游,所辖地域为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浙江建德市、淳安县一带。陈叔明一脉,皆以孝义传家,开创著名的江西九江“江州义门陈”。
明代,徽州休宁县(今属安徽黄山)嘉靖进士陈荫阳,字纯一,任四川嘉定州牧,“子孙遂业于川”,陈荫阳为蒲江县漕入川始祖。湖北麻城县孝感村陈奇凤,字和鸣,“宦籍迁蜀”,陈奇凤为蒲江临溪漕入川始祖。值张献忠入川,荫阳之后陈于廷与奇凤公避兵乱,相遇于洪雅。据念菴纂辑、梓人王恆义刊的道光己酉岁镌印《陈氏族谱》之《新旧公修族谱记》,“二公原是一家”,“遂偕隐于钟宝寺”。清朝定鼎,陈氏迁居蒲江,脉分两支。
荫阳公支,陈于廷“于名蒲相连报垦为民”。经考证,“名蒲相连”之地,为“蒲南与名邑相离城三十余里”处,即今天之成佳镇。清《蒲江县志》载,今成佳镇有一市镇曰:陈家坟。杨子元《蒲江乡土·地理读本》云:“陈家营,古荒山也。有清乾、嘉间,劈榛莽,通有无,易器械山半。子孙聚同族於斯,生齿繁昌,遂列市蜃,营间残碑卧途,冢中枯骨,不知何许人,遗老谈轶事,谓氏陈,故此市初名‘陈家坟’,后易‘营’。”陈氏口耳相传,进士陈怀仁辞世,置一副空棺葬在故居,立神道碑,曰“陈假坟”,逐渐演变为陈家坟、陈家营,直到现称的成佳镇。清朝循例,“凡有粮民俱要在县巡更歇衙”,传至陈荣宁,“艰于应役”,便与张、赵相约,三家共同插业于县城南门之戴家河,“载粮著册”,城南之外相继曰陈坝、赵坝、老张碥、新张碥。陈氏家境渐殷,建织布机房,广置田亩,每年可得租谷三千石,故有“陈三千”之称。是为县漕陈氏之由来。

奇凤公支,赵氏携子陈芳毓“于邛蒲接壤买业为生”。蒲西之临溪漕,“山川灵秀,风土淳和”,陈氏乃“爰择棕树园为家”。赵氏过世,芳毓公“置买鸳鸯厂以为坟塋,并置金狗潭河坝以镇水口,两地约数十亩安厝始祖妣赵氏于西山之阳”。陈芳毓“聘雅州罗绳许家湾乡宦许公国应之女为妻”育五子:德、有、富、财、旺,有析居河之北,其余四公仍居河之南。陈有公,“遂卜宅两山庙坝中,嗣后比屋连云、财丁两发”,“户口殷繁人文蔚起。”经考证,“邛蒲接壤”之卧龙场,为陈氏迁居之地。杨子元《蒲江乡土·地理读本》云:“卧龙场,接壤临邛,上场隶邛崃,下场隶蒲江。”卧龙场之陈家坝,“茂林修竹间,枫树干霄,红衣晒晴,沙明水净,香稻连阡”。子元赞曰:“前清八股时代,积学名儒,都毓此间。有领袖蟾宫者,陈兆飏。有会课京师,作第一人者,陈家镇。”是为临溪漕陈氏之由来。
清代,陈氏为邛蒲之名门望族,人物卓越。陈怀仁,乾隆三十六年太后万寿恩科进士,官至户部福建司主事。陈定邦,道光二十年庚子科武进士,蓝翎侍卫,赏戴花翎,官至广东清远营游击。陈兆飏,嘉庆五年恩科乡试第一名,获“解元”头衔。据不完全统计:进士二人,举人十四人,副榜二人,恩贡三人,岁贡八人,拔贡五人,附贡二人,捐贡二人,国子监生四十一人,其他各类生员一百一十九人。
今天,陈氏家族留存有:清代《陈氏族谱》,清代《陈氏家族功名薄》,陈怀仁母亲赵氏节孝牌坊“守节为人”残刻,陈怀仁登科“文魁”牌匾,陈氏祠堂“元龙胜概”匾额,陈少甫游泮“簧宫捷”大喜匾,陈家机房“承室祥光”题匾,陈氏桅杆,陈高氏节孝牌坊相片。昔日的辉煌,可见一斑。
国有史,家有乘,先祖昭昭,永志不忘。1994年,邛蒲陈氏恢复清明祭祖会。2004年,续修《陈氏族谱》。2008年,临溪漕陈氏宗祠大殿落成。


作者简介:陈学林,男,1972年2月,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曾在蒲江县寿安中学、蒲江县史志办工作,现就职于蒲江县文管所博物馆。
陈心汝,男,1954年8月出生,县漕十七代孙,县漕清明会会长。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9 17:15

清代蒲江武进士陈定邦

陈学林


蒲江,“文昌武运”之地也,有清一代蒲江出过四个武进士,他们分别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的安如昆、嘉庆十四年(1809)己巳科的叶殿侯、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的陈定邦、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的罗文炳。
陈定邦,据蒲江县《陈氏族谱》记载家族名为陈家漘,字辅廷,少入邛州学。道光己亥年(1839年)考中武举人。道光庚子年(1840年)赴京师参加殿试,考二十一名,序三甲第五。《清实录》记载,十月丁巳“试中式武举遮克敦布等七十一人于太和殿前”,己未“上御紫光阁阅中式武举马步射”,庚申“上御箭亭阅中式武举技勇,御乾清宫引见中式武举,亲定甲乙”,辛酉“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中式武举一甲赵云鹏、王万寿、李寿春、三人武进士及第,二甲遮克敦布等十三人武进士出身,三甲马振绪等五十五人同武进士出身。”清制,武进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名、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选二等侍卫,三甲选蓝翎等卫。是年,定邦选为武职正六品宫廷蓝翎侍卫。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同乡邛州武举李建忠带家人王明赴北京参加武举会试,七月五日李建忠到北京西河沿杨三之连升客店拜访陈定邦。适陈定邦外出,李建忠暗将鸦片二包分藏床下及帽盒内。不久,定邦回寓,闲谈间官役闯入,搜出鸦片,拿获李建忠。七月十三日,步军统领衙门上《步军统领奕经等奏报拿获吸烟武举李建忠等交部审办折》,请求“敕四川总督,严密查拿究办”。是日,军机大臣奉道光皇帝旨令,向四川总督宝兴发出《著四川总督宝兴严密查拿贩卖鸦片之陈二等人事上谕》,严命“务获究办”。十一月十九日,宝兴向朝廷上《四川总督宝兴奏为尊旨拿获并审拟烟犯折》,详明此案事由,奏报说“蓝翎侍衙陈定邦既经在京讯不知情,毋庸议。”经查明,李建忠藏匿鸦片之事,陈定邦毫不知情,与此案无涉。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陈定邦为蒲江李陈氏题碑额,落款为“庚子科赐进士武翰林陈定邦题”,此碑今天仍在成佳镇麟凤村。“武翰林”,在清代为武科殿试授职侍卫者之俗称。是年十月十五日,清廷颁发诰命,制曰:赐蓝翎侍卫加一级陈定邦之父陈丰年为武德佐骑尉,赐母姜氏为宜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陈定邦分发广东省升任正五品提标左营守备。是年,陈定邦主谱、陈光祖纂辑的《陈氏族谱》记载,陈永盛以孙定邦勅授宣武都尉妻周氏封太宜人,陈万照以子定邦勅授宣武都尉妻姜氏、张氏封太宜人。
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发动“洪兵”起事,数十万人围攻省城广州。时,陈定邦任护惠来营游击,为从三品武职,驻防广州炮台,参与佛岭、石井之战。两广总督叶名琛、广东巡抚柏贵率一万余名清军防御固守,遣定邦率部分绿营、炮勇分守耆定、拱极、保极等炮台。九月十三日,据《谕内阁著叶名琛等严实保奏攻剿佛岭之出力将备员弁》记载:“攻剿佛岭市贼营及义勇祠前贼垒,我军分路前进,炮船由槎头进口,抄袭佛岭市後。候选同知林福盛、游击曾廷相、陈定邦等策马当先,兵壮奋勇,当将义勇祠前贼壕填过,攻入贼垒,将贼屋焚烧。”据《叶名琛等奏报连日攻剿石井等地叠获胜仗摺》,十一月四日,“逆贼有石井过桥而来,约有三千余人,势甚凶猛。当委署廉州营游击曾廷相、护惠来营游击陈定邦、抚标中军参将济山、候选同知林福盛、潮州镇左营把总许步云、饶平营把总魏鸣刚、候补县丞郑锡琦、抚标外委何其炜,各带兵勇为一队,由中路而进”,“该匪来至分水基迎拒,曾廷相、陈定邦、林福盛督同许步云等向前攻击,歼毙三百余名。”十三日,“各带兵勇由白鹤桥进攻,击毙二百余名。”十四日,“各带兵勇进攻夏茅乡。”十五日,“各带兵勇由大埔、小埔等乡,一路往石井桥正对攻击”,“过桥,向西路直追,杀毙六百余名。”十七日,“分攻石井墟”。十九日,“先将石井墟攻扑,杀毙二百余名。”二十日,“各带兵勇,绕踞山岭,安放大炮,连发数十出,先将大树轰到在地百余株,其中毙匪二百余名,群匪自相惊逃。”是日,“为前队”,“甫经过桥,相距尚有数里,匪已先拒勒马冈,连施大炮”,“带领兵勇冒烟冲进,直抵昇平社学,四面合围,纵火焚烧,各匪正欲扑出潜逃,当经击毙六百余名。”
咸丰五年(1855年)八月丙午,清廷“以剿办广东省城北路贼匪出力”,赏陈定邦戴花翎,以示尊崇。是年,据光绪《广州府志》,定邦时任广东清远营游击。同治十二年(1873年),据《皇朝续文献通考》记载:以阵亡游击陈定邦等二百十一员入祀京师贤良祠。贤良祠为清朝祀王公大臣之有功国家者的专祠,每年春、秋仲月,诹吉,派遣官员致祭。祠庙建于雍正年间,位于地安门西大街,入祀者皆为“勋垂节钺、节厉冰霜”之士。陈定邦殉殁的情况,缘文献残缺之故,待考。
陈公定邦生于嘉庆甲戌年(1814年)七月初三日巳时,祖父允盛一作永盛、祖母周氏,父亲万照一作丰年、母亲姜氏、庶母张氏,兄家清、嫂谢氏,侄国鑾、国橍、国淞、国烆、国圻。陈公之妻汪氏,道光丙午年(1846年)六月十三日申时,生子国燕。

    补记:陈泽恩于2022年7月18日晚上网搜索,在天涯知识库《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二节 云南回民起义战争 记载:“1871年5月,起义军大败清军,击毙都司陈定邦,又一次收复弥渡。”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10 11:00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10 11:52

清进士陈怀仁

陈学林

   陈公怀仁(1728—1771),字安登,蒲江县辛街人。据念菴纂辑、梓人王恒义刊的道光己酉岁镌印之《陈氏族谱》记载,陈怀仁生于雍正戌申年(1728年)五月初六午时。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怀仁考中壬午科举人,继后出任魏华父鹤山书院山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怀仁赴京参加辛卯科殿试考试,此年正值太后钮祜鲁氏年满八十岁,故辛卯科称为太后八旬万寿恩科。一考辄中,据《历科进士题名录》之名单,陈公忝列三甲。清朝《高宗实录》卷八八四记载,乾隆三十六年“四月乙末,上御太和殿,传胪。”乾隆分赐辛卯科一甲者为进士及第,二甲者进士出身,三甲者同进士出身。是日,陈怀仁御赐为同进士出身。“五月己酉,内阁、翰林院带领新进士引见。”奉乾隆谕旨,辛卯科进士若干人等,“俱著分部学习。”随即,“吏部带领分部之额外主事,引见得旨”,陈公被分派到户部学习。清朝,户部“掌天下之地政,与其版籍”,“凡赋税征课之则,俸饷颁给之制,仓库出纳之数,川陆转运之宜”,户部主要业务机构为十四个清吏司,分别是江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清吏司。旋即,陈公被任命为户部福建司主事,清《蒲江县志》有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陈公怀仁不幸过世。
关于陈怀仁之死,清光绪《蒲江县志》说:“由进士分部卒于官”,却没有死因的记载。蒲江民间有二说。其一,“大概是他的怀仁名字与怀仁堂相同;又由于殿试前一晚上,举子们不是认门生便是纵情玩乐,唯有陈怀仁为了第二天的应试在监舍用功复习。因其朗诵四书五经时声情并茂,被暗访的太监报知太后,引起太后的注意而被特别召见。在陈怀仁的答对中,得知陈怀仁母亲生辰竟然与太后同年、同月、同日,但是不同时。更巧的是,陈怀仁居然与皇帝生辰也同年、同月、同日,也不同时。太后龙心大悦,当即赏给其母朝珠一串,并且在一日之内连升三级,破格将他外放,还示其不日后将召回京城供职。由于陈的官运来得太容易、太突然,招致了同僚的嫉妒,于是合谋买通待诏(皇室的理发匠),在陈怀仁即将离京外放当日,待诏给陈剃头修面的时候,用锋利的剃刀割断了他的喉咙。”其二,“怀仁为福建主事户部时,发生一大要案。乾隆派其为钦差大臣督办此案,旋踵案破,皇帝大喜,设宴庆典,席间怀仁被人暗施毒酒,后身死。乾隆闻讯,大怒,下令斩杀二百疑人,赐怀仁十二亩坟山,并命棺放皇帝尚方宝剑与太后龙头拐杖,进返原籍安葬。”此二说,不可全信,姑存之。光绪二十七年仲秋,应风水先生之说,为祈后人长寿多福,陈家在蒲江修建了戴河桥,亦名长寿桥。
陈公怀仁辞世,遗体归葬蒲江,墓址在“国朝进士陈怀仁墓县南八里”(《蒲江县志》)之“老鹰窝”(《陈氏族谱》)。蒲江陈家还有一说,怀仁有墓在今成都金牛区,民国时陈家后人每年清明节时曾去祭奠。陈怀仁墓葬之事,陈家后人有一传说。陈公怀仁去世,“太后命人准备三口外形一致的棺材,一口装殓尸体,一口装朝廷赏赐的各种珍宝,并且行文给回川沿途州县,棺材所到之处,地方官皆需摊款捐赠。所以当护送人马抵达蒲江原籍时,另一口空的棺材己经装满银子。陈怀仁棺木被安葬在蒲江县南门外西南乡一处开阔地带,并且按照朝廷特许的规格形制,立有神道碑,人称进士坟茔。此墓茔在大跃进时期被毁后仅留坟堆一处。陈怀仁的另外两副空棺,一副安厝在西南乡官帽山下的余碥,民国时期其后人在迁坟时,发现空棺下有碗口大一凼泉水,竟有红鱼一对游动,棺开后即死。另一副空棺葬在陈家营。而成佳地名的由来,则是因为陈家营有‘陈假坟’,逐渐口误演变为陈家坟、陈家、陈佳,直到现称的成佳。陈家就用那两口棺材的金银财宝购置了数千亩良田,人称‘陈三千’。”旧时,陈氏为蒲江第一大望族,“陈三千”人尽皆知,另说此号缘之于陈家因田亩众多每年可得租谷三千石,故名“陈三千”。今,陈氏第十五代孙陈泽南陈泽光第十六代孙陈心汝在陈氏家族墓前树有墓碑一通,以存纪念。
清志蒲江“迎恩桥,县南十九里”,有“圣旨不下水”之说,传为陈家因迎接皇帝圣旨而修建了此桥。
蒲江陈氏之先,可远溯到南陈时的陈伯固。陈伯固字牢之,为南陈开国皇帝霸先之侄世祖陈蒨的第五子,封为南陈新安王。据蒲江临溪漕《陈氏族谱》记载,陈公怀仁之先祖“荫阳公为县漕入川始祖。荫阳公,字纯一,明正德辛巳年生,隆庆辛末年卒,享年五十一岁,墓在石佛庵。荫阳公为明嘉庆进士,任四川嘉定州牧。”陈公怀仁之祖父国柱,祖母喻氏,有子二:谊、谏。谊有三子:怀德、怀仁、怀玉。陈谊,据清《蒲江县志》为县“邑廪生”,早亡,“以子怀仁敕授承德郎”。陈公怀仁之母赵氏“夫亡守节志凛冰霜教子怀仁登辛卯恩科进士”,以子怀仁“封太安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邑令纪曾荫申请旌表建坊”。据《四川省蒲江县鹤山镇志》,清民时期,蒲江县城南辛街有一“节孝坊”,就是为她所立。陈公之妻曹氏,《陈氏族谱》记“例赠恭人”。陈公生有四子:琳、洲、鹏、鲲,四子死后,墓皆与父合葬一处。陈鲲,邑庠生,乾隆乙酉年五月初一生,道光戊戌年七月初十巳时卒,配杨氏、姜氏,姜氏生二子松、忠。陈琳之妻赵氏,清《蒲江县志》记载,“邑人赵璧女,适进士陈怀仁之子琳,生子远昌,祖姑犹在,姑亦老,其翁由进士分部卒于官,三世一堂悲號倍极,未几琳亦卒,氏煢煢一身敬事二代祖姑,年九十卒,己旌表建坊,姑年八十六卒,氏养葬如礼,年六十余。”
今,陈氏后人陈心汝有一玉佩,正面为“钦点户部主事陈怀仁”,背面为“大清国乾隆癸巳年四月十三日”。2010年7月28日,陈心汝购买此玉佩于蒲江县寿安镇,据文字隋况,多为后人所镌刻。如此玉佩反映的时间确实,也许陈怀仁之死亡可以至少下移到1773年。
    陈公怀仁,多文采,清《蒲江县志》录有其存世作品,他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韵著有《鹤山赋》一篇,行文隽秀清丽,布局错落有致,琅琅不绝如泉水之曲折蜿蜒,全文554字,可谓字字珠玑。今陈氏后人,尚流传有其《吟鹰》诗,“万里飞腾离海西,金毛玉爪不沾泥。翻身堪破群鸦胆,展翅能惊众鹊啼。目瞰山河嫌地窄,气冲牛斗恨天低。从来立志高千丈,岂与凡物一并栖”。清时,四川邛州知州杨潮观于朝乾隆三十九年在邛州“吟风阁”为一方望族临溪漕陈氏宗祠题匾“元龙胜概”。四川按察使曾赠陈怀仁“文魁”匾额,虽时间不可考,但多应为怀仁考中举人时,现此匾为陈心汝珍藏。2011年5月,陈氏第十二代裔孙泽恩撰有《谒怀仁祖公大人墓》诗:“秋山崇隆景色新,蒲水潋滟波光奇。鹰振羽翅欲冲霄,士持彩笔惊鬼神。可恨群小妒英才,乌云纷集蔽天门。黄土难掩浩然气,清香毕竟慰忠魂。”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11 11:58

杨潮观与卧龙陈氏家祠“元龙胜概”匾额

魏朗

1999 年秋,尚崇伟先生收藏一件珍贵物,这就 是清代著名剧作家杨潮观任邛州州守时,为卧龙场陈坝的望族陈氏家祠题写的一道匾额。正中榜书“元龙胜概”四个大字。上款题为“诰授奉政大 夫四川直隶邛州正堂三级随带军功加二级杨。下铃 “杨潮观印”,“宏度”章。上左侧钤有“吟风阁”文印。下款题为“乾隆三十九年季春谷旦。”

据我所知,杨潮观题写的匾额,原为卧龙一位教师收藏。去年为蒲江廖学裕先生购买。邛崃金成梦得 知这一情况后,便告诉他,尚崇伟先生正在修建“邛窑古陶瓷博物馆”。两人认为该馆竣工后,将杨潮观 的墨迹陈列于内,是相得益彰的事情,廖遂将这一珍贵文物转让与尚崇伟先生,实为难能可贵。

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三(1768),杨任邛州知州时,于官署之西(今邛崃 市政府西侧),筑屋三椽,名“吟风阁”。常于公余之暇,在此写作。每完成一剧,即招伶人在此演出, 经修改后,始能定稿。邛州是他集剧作之大成的地方, 书成出版时,将书命名为《吟风阁杂剧》。四川学使吴省钦有诗记其事云:“倚阁吟风苦费才。康王乐府冷 如灰;木床自度杨家曲,谁付梨园菊部来?”杨潮观的剧作,在中国的戏剧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这在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等人著《中国文学史》中,评价俱高。日本汉学家,著名学者青木正儿评论说:“《吟风阁》诸作,概借古人而不拘泥史 实,任意使之理想化,大胆发表所欲言者。颇富警策。” (见《中国戏近世史》王古鲁译),由此可见杨潮观 的《吟风阁杂剧》在国内外之影响。 杨潮观在其官署之西建“吟风阁”同时,他又在文君井的园林内修建“文君妆楼”,以供游览胜地的人们观赏凭吊。清代文学家、他的好友袁枚为《吟风阁杂剧》写序时,误为杨潮观“在文君妆楼的旧址上 建吟风阁,以致讹误到今。1993 年出版的《邛崃县志》在审稿时,亦沿袭此说。 杨潮观对五代前蜀临邛女诗人黄崇嘏备加推崇, 曾远途跋涉,凭吊她的坟墓,写《访黄崇墓》诗四首, 其中一绝云:“三尺孤坟幸未平,筑台应可对“怀清”; 书生只解风流梦,赢得啼猿有《四声》。”杨潮观认为黄崇嘏的墓台,堪与秦始皇为四川巴寡妇清所筑 的“怀清台”相媲美。 杨潮观善书艺,在邛留有许多墨迹。我少年时, 曾见邛崃城隍庙中,高悬有“永保民”、“其严乎” 等匾额,皆为杨潮观所榜书。气势开张,笔力雄健, 其书风与“元龙胜概”一脉相承。

注:[元龙]即东汉陈登,字元龙。《三国志.魏志. 陈登传》说:陈登在消灭吕布中有威名。


作者简介:魏朗,原邛崃文化馆馆长。(摘录自《邛崃文史资料》十四期魏朗著《略谈开发邛崃旅游的人文资源 》一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编者备注:另一观点是杨借清朝时期的正名为陈元龙(1652--1736)予陈氏以褒奖。陈元龙清浙江海宁人,字广陵,号乾斋,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直南书房。累迁侍读学士。工书法,为康熙帝所赏识。迁吏部侍郎,出为广西巡抚,修筑兴安陡河闸,以通水运,人为工部尚书,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海宁陈氏是明清两代望族。有一门三宰相之说。自16世纪至19世纪末,海宁陈氏共出进士31名,举人103名,贡生、监生、秀才1000人。元龙胜概更主要的是体现一种精神的象征意义。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14 15:52

附:
宁稚武先生简介
宁稚武先生(1905年一1996年),名承肃,字稚武,出身于书香世家,系邛崃乡贤的宁缃之孙。先生自幼聪明好学,深得祖父钟爱。先生1932年毕业于四川志城法政专门学校,与陈思华为同窗好友,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邛崃一小丶邛崃女师附小丶敬亭中学丶邛崃县中仼教,曾任敬亭中学训育主任,邛崃县中校长,还仼过政府督学(即到各地检查教学情况),后任西昌法院法律讲习班讲师,与陈思华同事。安度晩年,1996年2月1日晩7时无疾而终,享年91岁。

临溪836340牯牛 发表于 2023-3-14 15:56


《陈思华小传》面世记
陈炜

   昔时,常于父亲、族中长辈处听闻思华公嘉言懿行,其一生经历,世人称颂,也谓传奇。然听闻并新谱所载事略,皆为大概,不甚了了。去年清明,族人陈心志献《和鸣小学后改制为卧龙中心学校高级第一班毕业照》,余为不负先人情怀,随之陆续采访照中健在之人、主要人物后人、族中年长者及其他知情者,撰写成文《“和鸣小学毕业照”背后的家国情怀》,刊发于《今日邛崃》2017年5月9日第七版,了一心愿。
旋即,余有过文字交谊之宁缃玄孙宁守中微信告知,陈氏与宁氏素有世交,过往甚密,陈思华乃其祖父大学同窗且为挚友,西丁亦乃其叔的中学同窗好友。其祖父尚为陈思华撰写小传一篇,手稿尚在。余闻之大喜过望,嘱其复印一份予余,当晚即收到宁守中复印件。
手稿为宁守中祖父宁稚武(名承肃,字稚武)1994年冬撰写而成,字迹清秀,有多处改动,然皆清晰可辨,最后一页几行字迹陡然乏力,改动尤多,传文即成,意犹未尽之相也。
余捧读此文,思绪万千。纵观思华公一生,少立大志,胸怀天下,热爱乡梓,倾力办学,为官清正,政声斐然,其德其行足以为世之楷模。思华公回乡后一贫如洗,无所居,在田野间搭棚遮身,病终彭县东方瓷厂乃因一牛犊而起,命运造化弄人若此,令余喟叹再三。
宁公以九旬高龄,为思华公立传,字里行间,于兄行谊敬仰之心、于兄命运不平之意、于兄挚情未了之状力透纸背,令人潸然泪下,无不动容。小传成,心愿竟,越一年宁公寿终正寝。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高山流水,古人之事不虚也。思华公小传历经百折留之于世,不泯其迹,永驻芳名,宁公之意尔,天意亦然也哉!
陈炜(泽恩)丁酉年初夏谨记
公历2017年5月11日

陈思华之子陈泽可在父亲灵位前

ClingYouHand 发表于 2024-5-9 09:13

能帮忙 看看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套《陈氏族谱》保存的秘密